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是保山市苗族人口最多的村,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,苗族占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3%。苗族群众普遍房屋简陋、产业单一、生产方式落后,生活十分贫困。按照“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”的要求,昌宁县结合勐统镇长山村苗族地区实际情况,攻坚克难,加快苗族群众整族脱贫。
发家致富有保障
突出“长短结合”的产业帮扶理念,科学规划配套产业发展,增强自我“造血”能力,解决贫困户“后顾之忧”,加快群众增收致富。
“近期产业”作保障,重点发展蚕桑、香料烟产业,举办蚕桑、香料烟、水稻等农技培训,增强群众自我“造血”能力,改变苗族群众落后的生产习惯。“中期产业”促增收,重点发展商品率较高的畜牧业,重点在饲养技术和销路上给予帮扶。“远期产业”带致富,重点发展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澳洲坚果产业,新植澳洲坚果3740亩,重点在管理、服务、技术、销路上下功夫。
教育培训促扶贫
围绕“人人受教育,个个有技能,家家能致富”的目标,在长山村苗族完小和长山村芦篙坝民族小学新建餐厅、宿舍楼、综合楼等,不断健全学校功能,不让苗族学生流失。为低年级配备苗族双语老师,对少数民族教师给予政策倾斜支持,支援农村学校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师轮岗交流。落实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金扶持、考分照顾和“两免一补”政策,杜绝学生因贫失学,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达99.85%。落实“培训一人,致富一户,带动一批”要求,组织县职业技术学校的专家到长山村开展“果树种植、畜禽养殖”培训,惠及40余户200余人。
搬出穷窝住新房
将建档立卡贫困户、苗族群众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作为重点搬迁对象,加强宣传引导,鼓励其积极主动搬迁。充分尊重苗族传统习俗,综合考虑生产生活、交通区位、地质构造、工程造价、配套设施等因素,在全村规划建设4个安置点,做到“一片一个样、整体有特色、风貌融古今”。
易地扶贫搬迁搬进新居
发挥群众主体作用,由搬迁户组成7人联建理事会,实施统规联建,做实质量监督、矛盾调解、工组洽谈等工作,让搬迁户放心、安心。在房屋建设上,通过精简设计降低造价,用活相关政策整合资金,竞争谈判选准施工方,统一选购减少建材支出,打捆发包节约建房成本,搬迁户进入施工组务工参建赚工钱,高效利用整合资金,让搬迁户建房搬迁“不差钱”。目前,陀螺坪44户房屋已全部竣工,已搬迁入住。
强化纪律作保障
加强脱贫攻坚领域惩防体系建设,用制度管人管事,从源头上预防腐败。由镇纪委牵头,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扶贫项目组织实施、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,及时发现、纠正倾向性、苗头性问题。建立考勤等纪律管理制度,对驻村工作队考勤情况、作风情况、精准扶贫措施等进行动态登记,并进行通报,从管理上扎紧干部履职的制度笼子。
苗族打歌庆乔迁
倡导新风促精准脱贫,结合文明村寨建设、廉政文化进农村等活动,努力倡导移风易俗,提倡简约办理婚丧喜庆事宜,培育农村文明新风,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。
党建扶贫双推进
注重强化党组织建设,抓好党建扶贫双推进,号召全体党员“不忘初心,快马加鞭引领苗族群众脱贫致富”。
种下坚果树孕育脱贫“希望”
选优配强了长山村“两委”班子,以党总支为指挥阵地,组建党员易地扶贫搬迁党员志愿服务队,当好政策宣传员、选房引导员、搬迁示范员、矛盾调解员,重点帮助解决搬迁群众在迁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组织群众有序建房、安全搬迁。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增强党员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,让党员争合格、当先锋,发动全村群众参与扶贫攻坚。全村实行“三结对一联系”,引导党员群众组成脱贫致富互助组共同体,把党员领富工作落到实处,真正帮助苗族群众致富、拔穷根。(穆华平 倪慧芳)